【相约会展】宝山链聚绿色新动能,赋能新质生产力
为碳足迹量化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中国企业正逐渐加大对产品碳足迹的关注,尤其是出口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碳足迹量化需求。然而,我国碳核算相关的能力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国内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披露与认证工作的开展有待突破。
今年5月,国内首个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为企业降低门槛、低成本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打开了新局面。为该平台提供碳足迹量化技术支撑的,正是宝山企业易碳数科。
按照传统方式,企业需自行构建复杂的计算模型,但事实上,产业链上下游大小企业内部在碳量化领域自身能力参差不齐,非专业人员难以正确搭建碳排放计算模型,无法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易碳数科自主研发的LCA(碳足迹)量化软件“积木LCA云”解决了这一痛点,创新性地以“生产流程数据梳理+积木工序计算模型+工业软件应用”的模式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服务。
“我们将积木化的工序级、产品级碳足迹核算模型内置在平台系统后台,企业用户登录后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输入和工序模型搭建,应用门槛大大降低,平台也能够大批量快速地实现产品碳核算。”易碳数科CTO洪湃说。眼下,“积木LCA云”已与全球著名LCA软件“openLCA”实现全面互认,标志着这个本土碳足迹核算工具正式迈入国际舞台。
上海市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内置风电、太阳能等高端装备类,锂电池等电子信息类,食品、家具、纸制品等消费品类,钢制品、钢制零部件以及各种能源类型驱动的汽车等50余个核算模型。未来将基于企业数据收集、管理、核算、披露、认证全流程应用功能的建设,覆盖上百类产品的核算模型及相关排放因子的生成和应用,逐步实现上海主要产品大类PCR规则的嵌入,支撑国家本土化数据库的建设。
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行业,建筑业绿色发展成效将对相关行业推进节能降碳产生直接影响。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成为建筑业绿色升级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陆续研究出台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然而,根据中国中冶从2014年起的调研,绿色建筑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相对容易满足标准,但在施工过程中,受不同资质的施工方对材料和施工细节的把控能力影响,工程质量差别较大。同时,各地尺度不一,没有强制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申报。为此,中国中冶建议政府部门在竣工验收阶段加强监管,组织第三方进行评估,推动绿色建筑从图纸变成现实。
2021年,中国中冶碳排放评估认定中心在北京成立,提供碳排放核算、碳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减碳方案和路径规划等技术咨询服务。眼下,中冶检测上海公司作为绿色低碳领域具备综合检验检测和认证能力的中央企业,在宝山区设立中国中冶(上海)碳排放评估认定中心,将围绕建筑低碳和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创新、成果应用及推广开展工作,助力宝山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同步设立上海(宝山)绿色低碳评估认证研究院,旨在为宝山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绿色低碳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技术咨询、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解决特定技术问题。“工业建筑所涉及的系统设备工艺更复杂,碳排能耗相对民用建筑要大得多,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严格把控。我们希望在工业建筑应用场景丰富的宝山区试点,形成相关标准,更好地为建筑工程领域低碳转型赋能。”
打造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当前,宝山区正着力提升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的引聚效应,构建以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区、同步辐射南大智慧城、滨江邮轮带、吴淞创新城的核心功能区布局,打造同济路“绿色经济通道”。
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南部片区——启园是吴淞创新城特钢先行启动区的首发项目,也是吴淞创新城前沿产业创新区的重要承载区之一。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有宝山新高度(183米)的超甲级写字楼、有厂房改建的高空间大平层、有单幢1万平方米的臻品独栋等产品,以打造碳中和技术研发策源地、碳中和产业发展集聚地、碳中和技术应用示范区为目标。目前包括易碳数科、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隐功科技、伟寰生物等在内的首批绿色低碳企业已签约入驻。
中部片区——互联宝地·滨江园,是一座以总部研发中试为主、产商融合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现代科创产业园。现已被授牌首批“上海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试点企业”。宝地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致力于围绕宝钢的碳中和产业链产生业务关联,开发应用场景,为绿色低碳产业的企业家提供合作平台。未来将进一步强化高校、宝武产业链、园区载体三方深度融合,积极创建“产学研”聚集示范区。
南大智慧城,则与临港集团及质科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创建区级碳中和产业园。目前已实现浒君科技、碧水云数字等项目落地,正在与中国燃气、奥威科技、腾欣能源等绿色低碳项目进行招商落地对接。
嘉豪国际会展24小时服务热线:0531-55536008 18953136009
相关新闻
- 2025-01-10 2025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前瞻未来,智领绿色出行新时代
- 2025-01-10 CES展会见证海信AI创新力量,打破边界融入日常重构未来
- 2025-01-10 浙江发力会展经济:打开会展窗口 捕捉市场风口
- 2025-01-09 新平台 新动能 新机遇——天津着力打造“北方会展之都”
- 2025-01-09 浙江发力会展经济:打开会展窗口 捕捉市场风口